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工程建设质量监管体制研究
作者:杨莉 黄…  文章来源:中国工程项目管理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15 19:27:19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体系不完善、大部分用能设备没有能效标准、标准实施缺乏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保障等。为此,需要政府进一步完善法规及标准体系,进一步明确企业、公民和有关组织在节能降耗这方面的权利、义务和奖惩办法,并严格执法。二是运用经济、行政手段,将市场调节机制、政府调控机制、社会调整机制三种机制结合起来,促进各地区各部门自觉实施节能降耗。全面核算各种能源的价格,运用经济手段来促进节能降耗。今后在制定价格时,要本着把原生资源价格控制在略高于再生资源价格的水平,只有这样才利于实行资源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三是政府要大力支持新能源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究开发,并倡导全社会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运用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节约各种能源。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设立节能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重大节能技术课题研究。利用强制和奖励相结合的机制,引导全社会合理、高效地消费能源。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节能的实践要靠企业、团体、个人和社会;但是节能实践的推动力,绝对是靠政府的政策、法规、管理和行政力。

  3结论

  论文对工程建设监管作了较为系统、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对发达国家的监管体制进行了探索。为了适应新的发展趋势,真正与国际接轨,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见解:尽快丰富工作手段,提高技术含量,尽快定位工作性质,调整现有技术人员构成,为工作模式的转变提供人力资源保障,改变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外部激励机制,促进质检部门自身发展等等。

  通过这些方面着手对工程建设监管体制进行改革,并做好政府委托质量机构的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实现各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全国范围和地区规范。区分程序性监督和技术性监督两类不同的监督,合理配置机构和人员,整合监督工作,促进监督体制的合理化,继续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逐步精简人员,提高素质,调整质量监督工作的经费来源,理顺取费渠道来规范质量监督工作,推进质量监管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梁小群.正确处理工程质量监管中的社会经济关系[J].建筑,2000,(1):15-50.

  [2]赵德晟.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制探讨[J].建筑施工,2003,(4).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