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工程科技人才素质研究进展及其启示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3/5 10:06:22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摘要]本文对国内外的工程科技人才素质研究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概括,从更加全面的角度提出了对工程科技人才的素质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对提高工程科技人才的素质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

  一、引言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工程科技人才是推进科学技术创新和应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力军,随着我国工业化的深入以及知识经济的到来,工程科技人才的作用将进一步增强,对工程科技人才的素质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本研究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对提高工程科技人才的素质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

  二、国外工程师素质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1.工程师素质模型

  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对工程科技人才的素质研究较多,比较有影响的有美国工程和技术鉴定委员会颁布的《工程准则2000》模型和澳大利亚工程师协会的双层素质模型等。

  美国工程和技术鉴定委员会发布的《工程准则2000》确定了当前企业工程师应当具备的素质,主要包括11项;科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设计并进行实验、分析和解释数据的能力;根据需要设计系统、部件或过程的能力;在多学科工作集体中发挥作用的能力;对于工程问题进行系统表达、建立方程、求解和论证的能力;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人际交流能力;认识工程对于世界和社会的影响;对终身教育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有关当代问题的知识;在工程实践中使用各种技术和现代化工程工具的能力。

  澳大利亚工程师协会提出专业工程师的能力和素质由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构成。基本知识包括:工程专业知识;一系列正式、非正式信息源的知识;最新的技术和技巧;工程工具。基本技能包括:职业规划技巧;交流技巧;研究能力;分析能力;信息的选择和决定;发展人际关系的技巧;风险和危险分析;综合的能力;从多个侧面理解事务的能力。

  2.工程师素质的调查研究

  除建立素质模型外,一些机构或学者还开展了针对工程师素质的调查,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在1999年对已毕业的在职工程师实施了调查,表明最重要的三项能力分别是:职业道德与勤奋坚持;口头交流能力和交际能力;教育和专业知识。

  英国教育就业研究所的调查主要针对工程行业的主管人员,结果发现,一方面英国工程技术人员供给不足;另一方面现有工程师素质难以满足企业需要,素质的缺乏程度依次是:技术和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管理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客户关系处理;交流;基本的计算机操作;高级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数学;文化素养。

  3.未来工程科技人才的素质

  此外,国外的权威机构还关注未来的工程师素质需求。美国工程院在2004年发表的《2020年的工程师》报告中预测在2020年或更远的未来,工程师最需要的素质有: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创造力、交流能力、商业管理能力、职业道德与专业精神、终身学习能力;法国工程师委员会认为工程师发展的主要趋势是: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知识;交流能力和外语能力;数学建模的能力等。

  三、我国工程师素质调查及分析

  国内缺少权威机构开展、发布的素质模型研究,比较多的是个人研究,综合国内学者的研究,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四、启示

  1.加强工程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的调查研究

  综上所述,我国对工程科技人才的素质研究较少,提高我国工程科技人才的素质首先需要加强对工程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的研究,探索工程科技人才成长的内在规律和人力资源开发规律。

  2.完善工程教育体系

  完善工程教育体系,需要真正突出工程教育的特点,改革传统注入式教学模式,培养工程兴趣,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创新、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善继续教育体系,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3.与国际接轨完善我国的工程师制度

  发达国家在注册工程师制度管理和运作上均有一套完整的机制,与国际接轨,建立规范的工程师制度,不仅能保证执业工程科技人员的素质,还能为工程教育的发展提供导向,更能对工程师形成强大的外部压力,把工程师直接推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

  4.营造学术自由环境,增强社会价值观引导

  营造学术自由环境,营造群体创新氛围,为优秀素质的形成提供健康的环境,同时增强社会价值观引导,唤醒人们对工程师职业的兴趣,有利于优秀素质的形成和优秀工程师队伍的壮大。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