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项目执行 >> 质量管理 >> 正文
关于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在施工工艺过程中质量控制及通病防治
作者:佚名 来源:论文线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4-1-19 12:32:53

  3.5.4灌注混凝土。 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宜为300~500mm;应有足够的混凝土储备量,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灌注面以下不小于0.8m;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在2~6m。严禁将导管提出混凝土灌注面,并应控制提拔导管的速度,派专人测量导管埋深及管内外混凝土灌注面的高差,填写混凝土灌注记录;灌注混凝土必须连续施工,每根桩的灌注时间应按初盘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控制,对灌注过程中的故障应记录备案;应控制最后一次灌注量,超灌高度在0.8~1.0m,凿除泛浆高度后必须保证暴露的桩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等级。

  4. 质量通病的判断及防治措施

  在钻孔灌注桩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质量控制程序要求施工,特别是在软塑~流塑的软土层、松散的砂性土层,当钻成孔时孔内负压区,灌注时形成孔内正压区、孔壁不稳定、孔内沉渣过多、软硬地层交互出现等因素综合影响时,常常出现孔壁坍塌,桩体缩颈、露筋、扩径、断桩、蜂窝、桩端偏斜、夹泥及钢筋笼的制作、放置不符合设计要求。

  5. 桩基事故的常用补救措施

  桩基事故处理补救较多,要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和施工方便、施工工期短的方案。对未施工部分应提出预防和改进措施,防止事故的再次发生。(1)接桩法:当成桩后桩顶标高不足,常采用接桩法处理,方法有开挖接桩和嵌入式接桩;(2)补桩法:桩基承台(梁)施工前补桩,如钻孔桩距过大,不能承受上部荷载时,可在桩与桩之间补桩;(3)钻孔补强法:此法适应条件是桩身混凝土严重蜂窝、离析、松散、强度不够及桩长不足、桩底沉渣过厚等事故,常用高压注浆法来处理;(4)沉井处理法:常用成桩后进行超声检测时,发现桩浅部(深度在20m以浅)存在局部的缺陷,经分析主要在桩身外侧夹泥、露筋,甚至在桩身内有大面积的空洞或空洞内填满杂质等现象。(5)扩大承台梁法;(6)改变事故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改变成桩施工顺序和改变成桩方法两种;(7)修改设计:有改变桩型、改变桩位和上部结构卸荷3种方法。应考虑事故处理对已完成工程质量和后续工程方式的影响。如在事故处理中采取补桩时,会不会损坏混凝土强度还较低的邻近桩。

  结语

  为了保证泥浆护壁桩孔灌注桩的成孔和成桩质量,必须严格按质量控制程序运作。加强各项环节的质量管理,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要求在基础实施前,施工方、设计方、监理方、业主应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所提供的地质情况仔细审阅,熟悉设计图纸及有关施工、验收规范,核查与地质有关灌注桩方面的资料。施工方应根据地层条件采取相应的施工工艺或进行试钻孔。并论证施工工艺的可能性,布设合理施工顺序,对施工过程中只有抓好施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力争将隐患消除在成桩之前。才能充分发挥出它的优点达到安全优质、经济高效的预期目的。对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后制订出施工质量标准、验收实施方案和每根桩的施工记录,以便有效地对桩基施工质量加以控制。

上一页  [1] [2] [3]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