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房地产企业战略转型的思考与对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企业管理 >> 人力资源 >> 正文
浅析国有公路施工企业人才流失问题及其对策选择
作者:沈明 来源:建设工作教育网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1-12-23 17:48:05
近几年国家鼓励人才合理自由流动,各地区各大城市都有健全的人力资源市场,沿海城市一些企业的高薪酬待遇等等这些条件吸引住了许多年轻人才的目光,也给内地国有公路施工企业创造了人才流失的机会。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外施工企业的大量涌进,这些外资企业成熟的管理制度、优厚的待遇也会吸引着优秀的人才从国有公路施工企业的流失。

  二、国有公路施工企业解决人才流失问题的对策选择

  (一)加强企业用人观念的更新

  有效地控制企业人才流失,从根本上来讲就要求企业用人观念的更新。人才是企业的核心资本,尤其是技术骨干人才对于企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尤为重要。国有公路施工企业必须增强对人才关键作用的认识,努力营造关心人才、爱护人才、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使各级领导班子成员更新观念,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人才资源浪费是最大浪费的观念,切实把实施人才战略放到首要位置。

  (二)改善员工工作生活条件

  虽然公路施工企业工程产品的特性决定了施工人员工作生活条件的艰苦,但是企业必须认识到这也正是造成技术人员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国有施工企业必须重视改善员工的工作生活条件,这是员工正常生活的基本需要,也是体现企业以人为本用人观念的要求。比如:改善员工办公、居住条件和环境;增加简单的娱乐、体育设施;组织开展文体娱乐活动等等。一项小的改善措施却会大大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对于国有公路施工企业的施工人员来讲更是如此。

  (三)改革企业人才管理制度

  改革和完善人才管理制度也是有效控制国有公路施工企业人才流失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人才招聘环节。招聘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环节,是企业引进新鲜血液,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国有公路施工企业作为特殊的行业企业,在招聘人才时要特别强调所招人员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严格把好招聘关。招聘时,要把施工企业这个行业性质、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工作岗位、政策待遇等等各个方面全都告诉应聘者,让应聘者全面了解企业,这样就不会对员工造成巨大的心理反差,从而稳定员工队伍,减少人才的流失。

  2.提供职业培训及职业生涯规划。通过提供职业培训,企业不仅提高了员工的素质,还使他们感受到了企业对自己的重视程度,从而产生对企业的归属感。国有公路施工企业可以通过一定的辅助措施加以指导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使企业人才能按照企业的要求与规范发展,并与员工共同努力,促使其个人计划的实现。这会大大提高一些优秀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另外,还要重视提供员工的上升双通道,拓宽员工职业发展途径,使技术人员有多种职位选择,满足了技术人才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从而有利于留住企业所需的专业人才。

  (四)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1.薪酬激励。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对于国有公路施工企业实现有效控制人才流失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首先,要保证企业员工的薪资水平必须具有外部竞争性,保证企业的薪资水平等于或者略高于其他企业同岗位的薪资水平,企业内部的薪酬可以依据职位级别、对企业的贡献或岗位对企业的重要性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对高层管理人员可以实行年薪制,对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可实行技术入股,也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提高技术骨干的工资水平,如:技术工资、项目、课题酬金等,使他们切实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同时也必须防止因评估误差而产生的相对不公平。另外,国有公路施工企业还要建立合理的津补贴制度,对有突出成就的工程技术人员可以给予重奖,还要根据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级别、岗位、贡献、工作难易程度和艰苦程度给予不同的补贴。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吸引和留住企业的优秀人才,还可以大大提高这些优秀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对企业的忠诚度。

  2.情感激励。每一位员工都是有感情、讲感情的。对于各方面条件都比较艰苦的国有公路施工企业来讲,更要重视和落实对人才的感情投资,尽力满足人才的一些情感需要。要建立各级领导联系人才关心人才的制度,定期同人才进行沟通谈心,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帮助他们实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同时,还要关心各类人才的政治进步,不断树立优秀人才典型,肯定他们的工作精神和工作成绩,号召员工向优秀人才学习。通过感情投资,可以缩短企业领导与优秀人才的心理距离,增强他们的心理满足感和荣誉感,从而可以为留住人才奠定感情和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又牧.国际人才竟争[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